1. 中医百科
  2. 气功

气功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一般认为"气功"二字从此被确定和传播开来。国外有些资料将气功译为"深呼吸锻炼法",显然是未认识到气功的真谛,实际上气功锻炼包括呼吸、体势、意念三类手段,每一类手段又有多种锻炼方法,深呼吸只是众多呼吸锻炼方法中的一种。可见,将气功的定义解释为"深呼吸锻炼方法",是过于片面了。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是"气"的通道。而"气"的流 畅与否,可以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进行自身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这是一个早就被证明了的事实。心理生理学、病理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的定义

如果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通过调神的自我锻炼,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的锻炼方法。

果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气功的必备条件

气功的必备条件有三个:完整的吐纳、完整的导引、思想的控制。

一套完整的气功,首先必需要有完整的吐纳。完整的吐纳包括奇、正的呼吸,也就是逆呼吸和正呼吸,这两种呼吸是最普遍的,大家都知道的,却也是最难做得好的,少有门派能将这两种呼吸法教得好。

其次,是完整的导引,有正、逆呼吸才能达到奇、正双生,导引也是一样,需有正和奇。正式导引是定的、聚的、养的,就像「大」字一样,不只是打开的,更是凝聚的,先开后合,从乾坤初开、阴阳合道去产生基本的定和聚的作用。奇式导引只是让身体里的气产生活动、循环,缺少了凝聚的部分。在这运作过程中,身体是松的、放的、开的,靠肢体的摆动,让气产生振荡,让你觉得有气产生,但这种经由振荡感觉到气的存在与真正的气的产生是两回事。就像用手不停的拍打身体某部位之后,手会气胀,被拍打的地方也会气胀,因为血聚的地方,气就会聚。所以当你的手不停地有规律作动作或向某方抖动,气就会跑到末端,血也会跑到末端。当血气相应,气感就很容易产生。奇式导引重气感,气感效应要出现,就必须消耗身体的真元,即先天之气。

最后还必须要能做到思想上的控制,也就是进入所谓的空性境界,从有入无,不思不想,有了这三个必备的条件,才能算是完整的气功。

气功的分类

气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功法各异。气功养生的方法不止为医家独有,还散在儒家、道家、释家(佛家)、武术家及民间俗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练功方法。

  1. 以动、静作标准:可以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

其中静功还可按姿势分为卧式、坐式、站式,具体功法如放松功、内养功、站桩功等等。

动功大多采用站式和行走式,如峨嵋十二桩、太极拳、五禽戏等。也有坐着练的动功,如坐式八段锦。特殊情况下也可躺着练动功。动功还可按是否有规范化的动作招式节段程序分为套路动功和非套路动功。非套路动功又可按是否完全随意分为散手功和诱发功。八段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具有简单易学之特点,且对增强体质、调节体内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有显著功效,故为一项行之有效的祛病延年的传统好功法。本功要求不可用力,动作宜柔、宜缓、呼吸要静匀细长。

五禽戏
1 #

太极拳
1 #

2.以姿势作标准:

可分为:

  • 卧功:躺着练的功法;
  • 坐功:一般坐着或盘腿坐练的功法;
  • 站功:站着练的功法;
  • 行功:行走中练的功法。

3.以练功注重的手段作标准:可分为调息功、调身功、调心功。

  • (1)调息功:又称吐呐功,是侧重于呼吸方式锻炼的一类功法。
  • (2)调身功:又称形体功,是侧重于体势、体力锻炼的一类功法。因其注重于筋骨肌肉的锻炼,而称之为外功。通常叫做"外练筋骨皮"。
  • (3)调心功:也称意守功,是侧重于意念锻炼的一类功法。因其注重于体内意念的锻炼,而称之为内功。通常叫做"内练一口气"。

4. 按流派来源为标准:

可分为医学气功、儒家气功、道教气功、佛教气功、武术气功等。

5. 以应用目的作标准:

可分为书画气功、音乐气功、舞蹈气功、戏剧气功、表演气功(杂技)体育气功、医疗气功、丹道气功、禅定气功等。

6. 以发源地为标准:

如峨嵋气功、武当气功、少林气功、昆仑气功等。

7. 以机体主被动状态为标准:

可分为主动气功与被动气功。主动气功是指完全靠自我练功来健身治病的。被动气功则指通过别人帮助,使自己功能状态得到调整来健身治病的一种治疗形式,被动气功亦即通常所说的"外气"治疗。

气功要领

调身

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和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姿势本身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   

入静(调心)

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常用的入静方法有五种:

  • 1.意守法。
  • 2.随息法。
  • 3.数息法。
  • 4.默念法。
  • 5.听息法。

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可从意守法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因人而异。   

呼吸(调息)

呼吸是气功疗法的重要环节。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
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种:

  • 1.自然呼吸法。
  • 2.顺呼吸法。
  • 3.逆呼吸法。
  • 4.停闭呼吸法。
  • 5.鼻吸口呼法。
  • 6.气通任督脉呼吸法。
  • 7.潜呼吸法。
  • 8.真息法。

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气功功法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上述要求,大多适用于各种气功,练功者具体练某种功时,还要参照该种气功的具体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气功。

附:八段锦

对老年病、慢性病以及颈、腰椎疾患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还能对圆背、脊柱后突等不良姿势有矫正作用。功法操作如下: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分别自左右两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叉,翻 掌,掌心上托,两臂充分伸展,放松,如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缓缓吸气。然后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下落,至胸前边落边翻转掌心朝上,微低头,同时缓 缓呼气,眼视双手。如此反复练习4~8次。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两脚平行开立,略宽于肩,成马步站式。上体正直, 两手握拳,食指与拇指成"八"字撑开,两臂平屈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右拉,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 如开弓状,眼视左手。然后复原后换右臂在上,左臂在下,接着作左拉弓状,动作同右拉弓,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反复操作4~8次。

三、调理脾胃臂单举
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左臂伸直后,左手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左手覆掌在身前落下,同时引气下行,随之全身放松,恢复自然站立。接着右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动作同左手,唯方向相反。如此反复操作4~8次。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头颈带动脊柱缓缓拧转,眼视后方,同时配合吸气。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换一方向作同样动作。如此左右后瞧反复4~8次。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头像小勺舀水似的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 抬起,同时配合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松,呼气结束时,两手同时作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然后换一方向作同样动作。如此 左右反复操作4~8次。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接着上 体缓缓向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腿后侧向下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然后上体直起,同时两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两掌沿 带脉分向后腰,以两手抵住腰骶部,上体缓缓后仰。如此反复俯仰4~8次。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马步桩,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左拳向前方缓缓出击,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出时宜微微拧腰向右,左肩19度之前倾。换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然后换右拳缓缓向前击出,动作同左拳。如此左右交替反复击出4~8次。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或两脚相并。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脚跟提起,同时配合吸气。两臂自身前下落,脚跟亦随之放下,配合呼气,全身放松。如此起落4~8次。

八段锦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