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千屈菜

千屈菜

千屈菜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千屈莱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体具柔毛,有时无毛。茎直立,多分枝,有四棱。叶对生或3片轮生,狭披针形,长4~6厘米,宽8~15毫米,先端稍钝或短尖,基部圆或心形,有时稍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两性,数朵簇生于叶状苞片腋内;花萼筒状,长6~8毫米,外具12条纵棱,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线形,长于花萼裂片,约1.5~2毫米;花瓣6,紫红色,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长6短;子房无柄,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全包于萼内,成热时2瓣裂;种子多数,细小。花期7~8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地。
  •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味

苦,寒。

  •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寒,味甘。
  • ②《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性状

茎呈方柱状,灰绿色至黄绿色,直径1-2mm,有分枝,质硬易折断,断面边缘纤维状,中空。叶片灰绿色,质脆,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对生或3片轮生,叶片狭披针形,全缘,无柄。顶端具穗状花序,花两性,每2-3朵小化生于叶状苞片内,花萼灰绿色,筒状:花瓣紫色。蒴果椭圆形,全包于宿存花萼内。微臭,味微苦。

千屈菜的效果

功效

为千屈莱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用于痢疾,泄泻,便血,血崩,疮疡溃烂,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经脉

大肠,肝经。

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痢疾,泄泻,便血,血崩,疮疡溃烂,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 ①《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止血崩。
  • ②《中国药植图鉴》:止泻,治细菌性痢疾。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
  •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捣敷;或煎水洗。

千屈菜的药方

  • ①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②治溃疡:千屈菜叶、向日葵盘,晒干,研末,先用蜂蜜搽患处,再用药末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备注】

同属植物光千屈菜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是:茎叶无毛,叶对生,披针形;花3~5朵集成短小的聚伞花序,在叶(苞)腋呈轮生状,萼的附属体短,长0.6毫米左右。分布我国北部及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