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南酸枣

南酸枣

名称

五眼果(《广西中草药》),山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人面子、山枣子(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南酸枣 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鲜果或果核。鲜果:冬初采收。果核:取果实堆放发酵,使果肉腐烂,然后洗净、晒干。

【原形态】

南酸枣,落叶乔木,高8-20m。树干挺直,树皮灰褐色,纵裂呈片状剥落,小枝粗壮,暗紫褐色,无毛,具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40cm,小叶柄长3-5mm;小叶7-15枚,对生,膜质至纸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12cm,宽2-5cm,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或稀叶背脉腋被毛;侧脉8-10对。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红色,排列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长4-10cm;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内;萼片、花瓣各5;雄蕊10;子房5室;花柱5,分离,长约0.5mm。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3cm,径约2cm,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浆状,果核长2-2.5cm,径1.2-1.5cm,先端具5小孔。花期4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丘陵或沟谷林中,喜光,速生,适应性强。
  •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 ①《广西中草药》:味酸涩,性寒。
  • ②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性平,味甘。

性状

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3cm,直径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皱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棕褐色。核近卵形,红棕色或黄棕色,顶端有5个(偶有4或6个)明显的小孔。质坚硬。种子5颗,长圆形。无臭,味酸。以个大、肉厚、色黑褐色者为佳。

南酸枣 的效果

功效

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鲜果或果核。用于气滞血瘀,胸痛,心悸气短,神经衰弱,失眠,支气管炎,食滞腹满,腹泻,疝气,烫火伤。

经脉

脾;肝经

主治

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消积,解毒。主气滞血瘀,胸痛,心悸气短,神经衰弱,失眠,支气管炎,食滞腹满,腹泻,疝气,烫火伤。

  • ①《广西中草药》:鲜果,消食滞,治食滞腹痛。果核,清热毒,杀虫收敛。治汤火伤。
  • ②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果核,醒酒解毒。治风毒起疙瘩成疮或疡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60g;鲜果,2-3枚,嚼食;果核,煎汤,15-24g。
  • 外用:适量,果核煅炭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