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含羞草

含羞草

名称

感应草,知羞草(《南越笔记》),怕羞草(《生草药性备要》),喝呼草(《广西通志》),怕丑草(《广州植物志》),望江南(《南宁市药物志》)。

  1. 知羞草
  2. 惧内草
  3. 怕羞草
  4. 喝呼草
  5. 怕丑草

含羞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除去泥沙,洗净,鲜用,或扎成把,晒干。

【原形态】

直立或羹生或攀援半灌木,高可达1米,有散生利刺及无数倒生刺毛。羽片通常4枚,掌状排列;小叶多数,触之即闭合而下垂,矩圆形,长8~13毫米,先端短尖,有散生刺毛,无柄。头状花序具长柄,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直径约1厘米;花淡红色,极多;萼钟形,短齿裂;花冠下部合生,上部4裂,三角形,雄蕊4,花丝长,伸出;子房有短柄,花柱丝状,柱头顶生。荚果扁平,稍外弯,多数,长1~2厘米,顶端有喙,有3~5节,每节有1种子,成熟时节脱落,只剩下具有刺毛的荚缘:种子阔卵形。花期8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潮湿地,或栽培。分布华东、华南、西南。

性味

甘,寒,有毒。

  •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寒。
  •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寒,有小毒。
  • ③《实用中草药》:性微寒,味微苦。

含羞草的效果

功效

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全草。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

经脉

心;肝;胃;大肠经

主治

清热,安神,消积,解毒。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

  •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
  • ②《本草求原》:敷疮,
  • ③《岭南采药录》:治眼热作痛。
  • ④《南宁市药物志》:清肝火,治小儿疳积,肝火上亢,外治疮疡作痛。
  •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安神镇静。
  • ⑥《实用中草药》:清热利湿。治深部脓肿,肠炎,胃炎,疝气,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炖肉。
  • 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禁忌

孕妇忌服。本品有麻醉作用,内服不宜过量。

含羞草的药方

  • ①治神经衰弱,失眠:含羞草一至二两(干品)。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②治带状疱疹:含羞草鲜叶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