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桐皮

桐皮

名称

白桐皮(《药性论》),水桐树皮(《濒湖集简方》),桐木皮(《纲目》)。

  1. 白桐皮
  2. 水桐树皮
  3. 桐木皮
  4. 泡桐树皮

桐皮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树皮。

【原形态】

①泡桐(《纲目》),又名:白桐(陆玑《诗疏》),椅桐(陶弘景),黄桐(《本草图经》),白花桐(陈翥《桐谱》),花桐(《品汇精要》)。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粗壮,褐色,光滑。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0~15厘米,基部心形,先端尖或渐尖,全缘,上面初有短星状毛,瞬即光滑,下面密生灰黄色星状茸毛,脉光滑;叶柄长6~12厘米,有毛。花序圆锥状;花大,长达10厘米;萼卵状钟形,密被星状绒毛,5深裂,管部瞬即光滑,裂片肥厚而顶端稍尖,具宿存茸毛;花冠白色,内面有紫色斑点,管长7厘米,直径达4厘米,外面有星状毛,裂片几为四方形,上唇者较狭,下唇者较宽,端均有啮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2强,隐于花冠筒内,不具退化雄蕊;子房2室,花柱细长,内弯。蒴果本质,长圆形,长达7厘米。种子多数,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多为栽培,分布山东、浙江、福建、台湾、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②毛泡桐,又名:紫花桐(陈翥《桐谱》),冈桐(《纲目》),日本泡桐。叶全缘或具3~5浅裂。花外面淡紫色,有毛,内面白色,有紫色条纹。蒴果先端锐尖,长约2.3厘米。分布东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区。

性味

味苦;性寒

性状

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纵裂;小枝有明显的皮孔,常具粘质短腺毛。味淡、微甜。

桐皮的效果

功效

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树皮。主治风湿热痹,淋病,丹毒,痔疮肿毒,肠风下血,外伤肿痛,骨折。

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解毒。主风湿热痹,淋病,丹毒,痔疮肿毒,肠风下血,外伤肿痛,骨折。

  • ①《本经》:主五痔,杀三虫。
  • ②《别录》:疗奔豚气病。
  • ③《药性论》: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滋润。
  • ④《纲目》:治恶疮,小儿丹毒,煎汁涂之。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克。
  • 外用:捣敷或煎汁涂。

桐皮的药方

  • ①治伤寒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桐皮削去上黑者,细擘之,长断,令四寸一束,以酒五合,水一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当吐下青、黄汁数升。(《补缺肘后方》)
  • ②治跌扑伤损:水桐树皮(去青留白),醋炒捣敷。(《濒湖集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