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气血津液失常的相互影响

气血津液失常的相互影响

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方中的一方失常,则会对另外两者产生影响。气、血、津液相互影响的病理变化变化多端,择其要者,列举如下:

气血津液不足的相互影响:

1.气血两虚

气虚、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生血,气虚则生血之力减弱而血虚;血能载气,给予充分的营养,血虚则气散而引起气虚。由此,无论气虚、血虚均可导致对方不足而形成气血两虚的病理变。

2.气津两伤

伤津、伤气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能生津,气虚生津无力而津亏;津能载气,津伤,气随津脱而气虚,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气津两伤。临床见神疲乏力、头晕气短,口渴尿赤、鼻喉干燥等现象。

3.津枯血燥

津液匮乏枯槁,血失润泽,少而燥,生热生风的病理状态。津血同源,津液损耗,血中津液渗出脉外,血量相对变少,血液浓稠,濡养功能降低;失血过多,则脉外之津,渗人脉中,导致脏腑组织津液匮乏,临床可见鼻喉干燥,脱屑,瘙痒,五心烦热。小便短少,脉细数等病症。

气血津液脱失的相互影响

1.气随血脱

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之外脱的病理状态。血能载气,血液大量流失,气失去依附而暴脱流失,临床上,大出血时会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危象。

2.气随津脱

津液大量流失后,气失去依托而随之外泄的病理状态。津能载气,津液大量流失(严重腹泻,大汗淋漓等),均可引起气随津脱,出现气短乏力,头昏疲倦,甚至阳气暴脱。

3.气不摄血

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导致出血的病理状态。多与久病伤脾,脾气虚弱有关。脾气虚弱,生气乏源,气严重消耗,不能统摄血液,以致血溢脉外,出现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多为下部出血。

4.气不摄津

气虚导致不能固摄津液而导致津液脱失的病理状态。多因久病伤气,气大量、急剧消散,气虚不足所致。临床有多汗、多尿等症状。

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相互影响

1.气滞血瘀
气能行血,气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液阻滞,又可引发气的运行,形成气滞,最终两者并间,出现胀痛,瘀斑等症状。

2.气滞水停
气机郁滞引起津液停聚:气能行津,气机运行不畅,可导致津液输布障碍,使得水液停聚产生水湿痰饮。临床可见气滞,痰饮,水肿。

3.津停气阻
水液停聚,阻滞气机的病理状态:津液输布排泄障碍,产生水湿痰饮,又可阻碍气的升降出入,导致气机不畅。

4.气痰郁结

气滞、血瘀、痰结同时出现的病理状态:气滞可致血瘀、水停;淤血可阻气机,妨碍津液流动;痰饮可流注经脉,阻碍气血运行,三者相互影响,最终导致痰瘀互结,形成积聚。

此外,气虚无力可导致津血运行迟缓,形成“气虚血瘀”或“气虚津停”;津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津亏导致血液粘稠,滞涩难行,形成“津亏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