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红花岩黄芪

红花岩黄芪

红花岩黄芪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豆科植物红花岩黄芪的根。秋末挖取根,除去根头部及支根,晒干打把。

【原形态】

红花岩黄芪,半灌木,高可达1m。幼枝密被短柔毛。叶柄甚短,密被短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mm,下部连合,外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21-41;叶片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2mm,宽3-6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上面无毛,密布小斑点,下面密被平伏短柔毛。总状花序胶生,连花梗长10-35cm;花9-25朵,疏生;苞片早落;花梗长2-3mm,有毛;花萼钟状,长5-6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齿5,三角状,短于萼简;蝶形花冠紫红色,有黄色斑点,旗瓣和龙骨瓣近等长,翼瓣短。雄蕊10,二体,花柱丝状,弯曲。荚果扁平,2-3节,节荚斜圆形,表面有横肋纹和柔毛,中部常有l-3个极小针刺或边缘有刺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荒漠区河岸或砂砾质地。
  •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

甘;温

红花岩黄芪的效果

功效

为豆科植物红花岩黄芪的根。主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体虚浮肿,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经脉

心;肺;脾;肾经

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主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体虚浮肿,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要用至30g。补虚宜炙用;止汗、利尿、托疮生肌宜生用。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的功能。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不愈合。补气宜炙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