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蒟酱叶

蒟酱叶

名称

萎叶、蒟叶、槽叶、青荖叶、青蒟叶。

蒟酱叶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 betle L.的叶。夏秋间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蒟酱,藤本,长达数米。枝梢近木质,茎无毛,常绿,攀援,节上常生根。叶互生,大而厚,纸质至革质,背面及嫩叶脉上有密细腺点;叶柄长2-5cm,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片阔形至卵状长圆形,上部的有时为椭圆形,长7-15cm,宽5-11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浅心形或上部的有时钝圆,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背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脉7条,最上1对通常对生,少有互生,离基0.7-2cm从中脉发出,余者均基出,网状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开花时几与叶片等长;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或近圆形,稀倒卵殂,近无柄,盾状,直径1-1.3mm;雄蕊2,花药肾形,2裂,花丝粗,与花药等长或较长;雌花序长约3-5cm,于果期延长,直径约10mm,花序轴密被毛,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于肉质花序中并与其合生,先端被柔毛,柱头通常4-5,披针形,长约0.6mm,被绒毛。浆果,先端稍凸,有绒毛,下部与花轴合生成为一柱状、肉质、带红色果穗。花期5-7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长于阴湿的森林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

辛;温

性状

叶片常皱缩成团,展平后卵状长圆形,长8-13cm,宽3-8cm,先端尖,基部偏斜,全缘,上面灰绿色或黄色,带有银灰色斑点,下面浅黄绿色,主脉5条,侧脉网状;叶柄甚长,稍扭曲,有纵绩及纵沟。纸质,老叶近革质而稍厚。常杂有少量茎技,浅棕褐色,节膨大,有不定根痕。气香,味稍咸微辣,略有茶叶味。

蒟酱叶的效果

功效

为胡椒科植物蒟酱的叶。用于风寒咳嗽,哮喘,百日咳,院腹胀痛,食滞纳呆,水肿,跌打伤肿,风湿骨痛,疮疡肿毒,痔疮肿痛,汤火伤,风毒脚气,疥癞,湿疹疫痒。

经脉

肺;胃经

主治

疏风散寒,行气化痰,解毒消肿,燥温止痒。主风寒咳嗽,哮喘,百日咳,院腹胀痛,食滞纳呆,水肿,跌打伤肿,风湿骨痛,疮疡肿毒,痔疮肿痛,汤火伤,风毒脚气,疥癞,湿疹疫痒。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或鲜品捣汁。
  • 外用:适量,研末掺;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蒟酱叶的药方

  • ①治风寒咳嗽:青荖叶数块,和北杏、猪肉煎汤饮之。
  • ②治胞衣不下:青荖叶自然汁一小杯,与产妇服之,其胞衣即缩小而下。
  • ③能杀螆,治马嘴疔及汤火伤:青荖叶为末掺之。(①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
  • ④治汤火伤:青蒟叶汁,蜜糖。和匀搽患处。(《岭南草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