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韩信草

韩信草

名称

大力草、耳挖草、金茶匙、大韩信草、顺经草、调羹草、红叶犁头尖、印度黄芩、大叶半枝莲、笑药草、虎咬癀、向天盏、半枝莲、合耳花、龙游香草、钩头线

韩信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的全草。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体被毛,高10-37cm。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草质至坚纸质,心状卵圆形至椭圆形,长1.5-3cm,宽1.2-3.2cm,先端钝或圆,两面密生细毛。花轮有花2朵,集成偏侧的顶生部状花序;苞片卵圆形,两面都有短柔毛;小梗基部有1对刚毛状小苞片;花萼钟状,长2mm,外面被粘柔毛,具2唇,全缘,萼筒背生1囊状盾鳞;花冠蓝紫色,2唇形,长约19mm,外面被腺体和短柔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有3裂片,中裂片圆状卵圆形;雄蕊2对,不伸出;花柱细长,子房光滑,4裂。小坚果横生,卵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疏林下,路旁空地及草地上。
  •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苦;怀寒

性状

全草长10-25cm,全体被毛,叶上龙多。根纤细。茎方柱形,有分枝,表面灰绿以。叶对生,叶片灰绿色或绿褐以,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长1.5-3cm,宽1-2.5cm,先端圆钝,基部浅心形或平截,边缘有钝齿;叶柄长0.5-2.5cm。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花冠蓝色,二唇形,多已脱落。长约1.5cm。宿萼钟形,萼筒背部有一囊状看鳞,呈耳挖状。小坚果圆形,淡棕色,气微,味微苦。以茎枝细匀、叶多、色绿、带耳挖状果枝者为佳。

韩信草的效果

功效

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的全草。主治痈肿疔毒,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肺热咳喘,牙痛,喉痹,咽痛,筋骨疼痛,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皮肤瘙痒。

经脉

归心;肝;肺经

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肿。主痈肿疔毒,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肺热咳喘,牙痛,喉痹,咽痛,筋骨疼痛,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或捣汁,鲜品30-60g;或浸酒。
  •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禁忌

《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韩信草的药方

  • ①治跌打损伤,吐血:鲜韩信草二两。捣,绞汁,炖酒服。(《泉州本草》)
  • ②治吐血、咯血:鲜韩信草一两。捣,绞汁,调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 ③治劳郁积伤,胸胁闷痛;韩信草一两。水煎服。或全草半斤。酒-斤,浸三天。每次一两,日二次。(《福建中草药》)
  • ④治痈疽,无名肿毒:鲜韩信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 ⑤治一切咽喉诸症:鲜韩信草一至二两。捣,绞汁,调蜜服。(《泉州本草》)
  • ⑥治牙痛:韩信草、入地金牛各二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 ⑦治白浊、白带:韩信草一两。水煎或加猪小肠同煎服。(《福建中草药》)
  • ⑧治毒蛇咬伤:鲜韩信草二两。捣烂绞汁冲冷开水服,渣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 1.《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蛇伤,祛风散血,壮筋骨,消肿,浸酒妙。
  • 2.《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祛风散瘀。治跌打,蛇伤,疮疡。
  • 3.《贵阳民间药草》:平肝清热。治肝火旺,烦躁。
  • 4.《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肿退癀,逐血破瘀,排脓消痈,凉血止血,利咽喉。主治一切喉癀,亦治肺火高热喘咳,吐血,咳血咯血,疯血作痛,刀伤出血,恶疮痈肿,虎、犬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