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鲩鱼

鲩鱼

名称

鯶鱼(《尔雅》郭璞注),鰀鱼(《纲目》),混子(《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1. 混子
  2. 草鱼

鲩鱼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肉。每年除生殖季节外,均可捕捞,捕得后,除去鳞片、鳃、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

草鱼(《纲目》),体长,躯干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圆,无腹棱。体长可达90厘米以上。口端位,成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眼小,位于头两侧,眼径小于吻长。下咽齿2行,扁平,呈梳形,齿侧具横沟纹,鳞中等大小,侧线鳞39~46。背鳍Ⅲ7,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8。背鳍及臀鳍均无硬刺。体呈茶黄色,腹部灰白色,胸、腹鳍略带灰黄,其它各鳍色较暗。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喜栖于水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处。性较活泼。以草类为食。产卵期4~7月。冬季在湖泊较深处越冬。

【生境分布】

我国南北各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均有分布。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

性味

  • ①《本草拾遗》:无毒。
  • ②《纲目》:甘,温,无毒。

鲩鱼的效果

功效

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肉。用于虚劳,肝风头痛,久疟,食后饱胀,呕吐泄泻。

经脉

脾;胃经

主治

平肝祛风,温中和胃。主虚劳,肝风头痛,久疟,食后饱胀,呕吐泄泻。

  • ①《纲目》:暖胃和中。
  • ②《医林纂要》:平肝,祛风,治痹,截疟。治虚劳及风虚头痛,截久疟。其头蒸食尤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

注意禁忌

不宜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