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百科
  2. 麻蕡

麻蕡

名称

麻勃(《本经》),麻蓝、青羊、青葛(《吴普本草》)。

  1. 麻勃

麻蕡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桑科植物大麻的雌花序及幼嫩果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表面有纵沟,密被短柔毛,皮层富纤维,基部木质化。掌状叶互生或下部对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两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叶柄长4-15cm,被短绵毛;托叶小,离生,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丝细长,花药大;雌花簇生于叶腋,绿黄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质,雌蕊1;于房圆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圆形,长4-5mm,质硬,灰褐色,有细网状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 5- 6月,果期 7一 8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野生。
  •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性味

辛,平,有毒。

  • ①《本经》:味辛,平。
  • ②《医林纂要》:甘微辛,平。
  • ③《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有毒。

麻蕡的效果

功效

为桑科植物大麻的雌花序及幼嫩果序。用于痛风,痹证,癫狂,失眠,咳喘。

主治

祛风,止痛,镇痉。治痛风,痹证,癫狂,失眠,咳喘。

  • ①《本经》: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
  • ②《别录》:破积,止痹,散脓。
  • ③《本经逢原》:治身中伏风;同优钵罗花为麻药,砭痈肿不知痛。
  • ④《医林纂要》:和胃,润命门,祛风,利大肠,破瘀,通乳,下胎。
  • ⑤《药物图考》:主贫血干嗽,安抚神经,止抽搐,痛风,痹症,安眠,调经破瘀,子宫不复原,卵腺痛,癫狂,花痴,肤痒。
  • ⑥李承祜《生药学》:治躁狂,癔病,痉挛性咳嗽,喘息,神经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3~0.6克。
  • 外用:捣敷。

注意禁忌

体虚及孕妇忌服。

  • ①《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 ②《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各家论述】

《药物图考》:麻蕡有毒,臭气甚浓,入口嚼尝,先时无味,后则微辛而麻。《本经》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其活血之功用可知矣。于贫血症当酌加黄芪(肺结核症禁黄芪)、当归、铁剂等药;若兼干嗽宜去黄芪,加润肺之药;若偏枯痛风痹症,须与乌头马钱子等药并施;如头痛宜佐芎藭蔓荆子羌活之类;若疗癫狂、花痴,须加莨菪等药;调经宜与当归木香羌活并用;肤痒宜佐蛇床子、石膏大黄虾蟆草荆芥穗等药。此药常服致瘾。